帛书《老子》:宠辱不惊,心怀天下

帛书《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老子是处在很高的境界,从很大的格局上谈这一篇的。什么境界呢,就是有象无象,有物无物的境界,有形与无形混一,物质与意识都能察觉玄鉴的境界。什么格局呢,就是宇宙即吾身,吾心即宇宙。

在这个境界中,所有的主观的意识扰动都是祸患,所谓吉凶悔吝生乎动,有意识就有了“动”,什么意识呢,就是你对外界的分别判断,不管是你对别人的,还是别人对你的,只要心生分别,意识产生,意象就产生了,得失就产生了,吉凶就产生了,祸患就产生了。

比如宠辱,别人赞美你,敬重你,这就是意识的扰动,说明你处在自我与别人交织的心意识扰动中了。老子告诫我们不要为外界所迷惑所障碍,也不要执着外物,而是朴素、低调、不敢为天下先。你被别人赞美,肯定是你做了“突出”的事情,在自己来说,事物有生有灭,变化无端,赞美总有消失的时候,到时难免情绪低落;在别人来说,你的“突出”可能招来非议和嫉妒,这就是“祸患”。

再说宠爱,常人都尚贤,喜欢强者,喜欢尊贵之人,得到他们的宠爱,自己就很高兴,殊不知,这样自己就处在“下位”,其实是有求于人,因为外在的诉求、功名、钱财而身心都被人掌控,祸患随时都会来临啊。

老子总是在意识和物质两方面论述“道”,常人不仅追求实在的钱财利禄,还追求虚幻的感官刺激,缥缈的功名,这些都是老子摒弃的,并且一再告诫人们不要执着,最好远离。

不管是功名还是利禄,常人患得患失,得到的时候高兴,失去的难受,其实已经失去本心,将身心寄托在外在功名利禄上,因此才会被牵引扰动,不得安宁。

大家可以细心地观察生活,越在乎钱财的人,越会斤斤计较,遇到侵犯他利益的时候,越会暴跳如雷;越是在乎名声尊严的人,越会谨慎自卑,遇到别人辱骂他的时候,越会生气,愤怒……

这样的人在先贤看来都是“小人”,也就是境界很“小”的人,在乎切身的利益和荣辱,从而患得患失,自己束缚了自己的脚步,没法身心自如。

当然,境界高的人同样也要做到“宠辱若惊”,那就是因为明白这背后的利害,不管遇到宠爱还是辱骂,都战战兢兢,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因其束缚。

在荣誉加身的时候,会想到自己“配不配”,往后会有什么灾祸到来,甚至能“功成不居”;

在遇到贬斥毁骂的时候,也会想到自己有什么过错,不会怨天尤人,并且会想到这些不过身外事,再者荣辱相对,说不定这就是“好事”,或者说随后会有好事发生,也便不会在意,不会挂怀。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尊贵和祸患都是因为有这个身体的原因。老子其实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象无象,有物无物的境界,认为身体也是意识与物质的实有显现,也就是说只要不执著于外物,身体可以不化显的。由此推论,生命可以是虚态的,没有具体身体形态的,而人是有身体的生命,正因为有身体这个实有,处在这个世界中,想要维持生存,维系生命,并继续执着外物,占有外物,并释放无尽的欲望,才有了尊贵和祸患。如果,没有这个“身体”,就会自如自由,不会被外界束缚,不会相待于外界,自然不会有祸患了。

在老子看来,尊贵跟祸患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贵”还是“大患”最后都落脚到“患”上,这也是老子的辩证法,只要有动,有阴阳,有分别,就会有祸患。只有一体认识,没有分别,才能做到朴素、淡泊、守一、抱一,从而没有祸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当然,没有分别,守一抱一,这是“无为”的做法,或者说“内在”的境界,只要身处宇宙之间,或者说只要自我还存在于这个宇宙,那么不可能没有“身”,只是虚实大小,多少的事。

那么,意识和身体不动是做到“守一”,若要动的话呢,也就是“有为”,又如何呢?

老子一句话点明了,“为身于为天下”,也就是把自身比作宇宙,把宇宙比作自身,身心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天下,为了众生,没有自我,没有私心,这样就可以把自身寄托给天下了,如此万物相亲,众生相亲,自我与万物一体,与天下一体,与众生一心,便没有祸患了。

这里有个次第,先要内心认识到这点,从思想上时时保持这个意识,然后付诸行动,时时不离这个“信念”,这就是“为身于为天下”,但自己最后真做到了,“以身为天下”,这时候才可以放心得以身“寄天下”了。

也就是内心装着天下,内心装着众生还不行,需要自己踏实的付诸实践,完成从“无”到“有”,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才可以说身心与天下,自我与外界真的合一了。

因此老子也不是完全的“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是建立在“无为”,也就是“为无”(自我身心境界,自我德行修养)的基础之上的。

有为的时候,以身为天下,也就是《阴符经》所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没有私心,没有分别,全心全意为了大众百姓,敬天爱人,贵生惜物,并且内在一直秉持着“抱一”“不离”的境界,踏实的付诸实践,付诸行动,心怀天下,寄托天下,这样可以说是“圣人”了。

人已赞赏
玄壶博客

帛书《老子》:吃喝玩乐会迷失自我,还是歇歇吧

2020-8-29 9:49:02

玄壶博客

帛书《老子》:本来无一物,活在当下才是“自在”

2020-9-1 11:16: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