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探源: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与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中医基本建立在这两个理论之上,而玄学、术数、道家理论更是离不开阴阳五行。

俗话说医易同源,很多人虽然知道但却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通过梳理五运六气与五行的实质,或许你就会对这个有个清晰地答案。

现在学习易学与医学的人,往往五行、五运不分,学术数的往往不知道化气五行、纳音五行与干支五行什么分别,其实都源于五运与五行之不同也。

要明了五行本源必须先知道五运六气概念。五运绝对不是专家教授解释的“五行在天上运行就是五运”五行也不是“五运在地上运行就是五行”,这是互为因果式的臆解。

五行乃五运所产生的,但是这种生成关系并不如想象般那样直接,你得明白五运,六气,五行的关系才能明白。

1)五运是什么?

所谓人生于天地间也,天有五运,地有六气。五运者即佛家所谓五大也,西方玄学体系中也称为五元素。世界一切缘起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五轮所构成。五运乃横于天地之间,乃“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其无有上下阴阳天地之别,乃万物之本源,可以认为是一种量子状态。

在道家是这样描述这个世界五大的:

夫运者,司气也,故居中位也,在天之下,地之上。当气交之内,,万化之中,,人物生化之间也。故运者,动也,转动也,即轮流运动。

往来不歇也,于是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圣人望而详之,自开辟乾坤,望见青气横于丁壬,故丁壬为木运也;赤气横于戊癸,故戊癸为火运也;黄气横于甲巳,故甲巳为土运也;白气横于乙庚,故乙庚为金运也;黑气横于丙辛,故丙辛为水运也。

《素问·五营运大论》说: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黔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以世界就是在28宿的范围内。

世界不仅是一个概念,是有现实映射的,它就是当前宇宙的图景。

世界是可以被建模的,建模的方法就是术数,独一无二的存在于道家之中。禄命中天干化气即五运也。

从世界五大运气角度来讲,28宿的四方是永远不变的,变的是七政以地球为观察中心轮回旋转于28宿中,太阳系不过是法界中无数个个三千世界之一罢了,还有无数三千世界存在于此法界之中。

我们必须要理解古人的所谓地心说是以地球为“我”为中心去观察法界变化,是以我为主的概念,是一种主观哲学,是“我”观天道,“我”顺天道的玄学方法。这与西方近代科学按照星球围绕太阳为旋转中心标准建立的日心说的客观科学不是一会事,两者体系概念根本不同,所以不应该互相排斥,更不应该互相贬低。

其实从究竟来讲,从来不存有“绝对客观”之说,一切的观察结果都是从“我”出发的,现代量子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了这点,因此玄学的研究方法才是认识宇宙的正确方法。

2)六气又是什么?

要认识五运的量子状态,必须有个“观察者”,古圣称这个“观察者”是“心识”,是“神明”。而一旦有了“观察者”的参与,五就成了六

五运无法分,一分论就是六气,一分辨就产生了“阴阳”的对立概念:天地,上下,左右,前后等等。六之分阴阳就是三阴三阳。《内经》云“子午之上,少阴君火。丑未之上,太阴湿土。寅申之上,少阳相火。卯酉之上,阳明燥金。辰戌之上,太阳寒水。巳亥之上,厥阴风木”。此六气也。

五运六气,实际是“一”,因为人的心识分别,阴阳即分,变化成五气、六气。

五大与心识之间互为依止。心识是自性迷失之后的五识交织而成,妄认为“我”。此心识智慧不显,无明遮蔽,从而生出种种分别,分解色尘为四大。五运六气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外经微言》“五运非六气则阴阳难化。六气非五运则疾病不成。二者合而不离也,夫寒、暑、湿、燥、风、火,此六气也。金、木、水、火、土,此五运也。六气分为六、五运分为五”“六气可分,而五运不可分也”。

六气居于六府之上:

《淮南子·天文训》: “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

何谓六府?

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同时又名六府乃“紫宫,太微,轩辕,咸池,四守,天阿”

《淮南子集释》云:“补曰:《时则训》云:‘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此即“六府”。

《天文训》中“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轩辕者,帝妃之舍也。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闭也。四守者,所以为司赏罚。”又云”太微者主朱雀。紫宫执斗而左旋“。因此,

太微对应子午之少阴君火(离宫也太一所居)

四守对应辰戌太阳寒水(命理中辰戌主刑罚)

咸池对应卯酉阳明燥金(命理中卯酉乃日出入之地为咸池煞)

天阿对应丑未太阴湿土(命理中丑未乃震巽雷风棺椁煞)

紫宫对应寅申少阳相火(历法中斗建在寅)

轩辕对应巳亥厥阴风木(巳亥为先天艮兑泽山咸卦,乃婚姻卦)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负,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府,为兴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有了这些上下左右前后则神明就有了纪,这样就可以一一分门别类讲清楚五运的量子态,这样才能“观天之道”而“执天之行”,这就是“神明之纪”。这和当前量子学应用研究道理是一样的。因此你会看到《五运行大论》通篇却在讲六纪,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三阴三阳变化根于“神机”,“神机”就是五行,五行之化就是五行外显之象。

“六大”任一性种,因地大支持而坚固,因水大滋润而开发,因火大照灼而光辉,因风大活动而流播,因空大无碍而互容,因识大了辨而有相-此即禄命中之神煞也。

神煞乃心识之垂象也!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都有神煞两两相对而居之于此六府。例如劫杀亡神居寅申巳亥,有十六般用法。

又如《阐奥歌章》三丘并五墓,飞帘及浴盆, 四般休问病,占孕亦忧惊。三丘五墓指的就是辰戌丑未,此诀推算病死十分灵验,其理即来源于六气司天的运算也。故而目前不少人学禄命驳斥神煞之说者乃不明六气之理也。所有的吉神凶煞都是你自己心识的幻化!故而修心才能改命,此也。

那么六和五怎么调和?

五行之火分为暑和火而配六气也。

《外经微言》“六气之中有暑火之异也。暑外火,火内火也。盖外火,君火也。内火,相火也。君火即暑,相火即火,暑乃阳火,火乃阴火。六气分阴阳,分三阴三阳也,三阴三阳中分(少)阳火,(少)阴火者,分君相之二火也。五行概言火,而不分君相。六气分言火,而各配支干。二火分配”

所以佛家所说心识,即道家之君火也!所以五运是六气,六气是五运,合而不合也。

此心识藏在何处?

前面讲了佛家的认识,不过不够形象具体。我们再看道家的解释。

道家把心识称为太一,其经典《太一生水》云: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

所谓太一生水,水反哺太一,用卦象表达就是坎离水火即济也。离为天,坎为地;离为明,坎为神;离为阳,坎为阴,离为热,坎为寒。坎离相交而成金木也,震兑也。震为温,兑为燥。坎离震兑,春夏秋冬而成岁也。时间万物都由坎离所生,坎离又由太一心识所生,太一藏在坎月水中也

关于神明的概念,《素问八正神明论》云;

“故天温曰,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请言,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关于神的论述和老子如出一辙。道德经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东汉荀爽在《周易荀氏注》说:

”神之在天,明之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昼照”,故知神者乃月火也,阴火也,丁火也;明者乃日火也,阳火也,丙火也,经曰“君火以明”无明则阴寒也。君相二火或曰水火或曰神明为万物之经纪,故名道纪也。

关于阴阳,《黄帝内经》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故而经云:阴阳相辅而成四时也。道家学术一脉相传。阴阳日月俱太乙所生也,故日月乃道纪,太乙即为道体也,名之曰金丹,或舍利也。

关于天地高下,《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云: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盛者先天,阴盛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上述论段古人以河图之一生一成描述:太一生水,壬水也。水反哺太一而成天。地六成之,癸水也。水色为玄黑,故而宇宙背景色乃黑色也。天反哺太一而成地,地黄色也。天地成,乃名天地玄黄也。天地生成后,太乙下降而藏于地中之水也,白气也,万物之母也,故而五行水土一体,黄白二气也。天地火复相反哺而成神明,乃地二生火,丁火也,天七成之,丙火也。丙丁火也,君相二火也。神明复相反哺而成阴阳,日月也。

道家认为心识是产生这个三界的原因,这和佛家的认识是一致的。

佛门谓“识大仗“五大”力用开出一切法界特性,心之所感惟觉光明理致,初无形相可观;扩为外迹,详分六根认识之,而后标成种种假相;摄相归性,在法界中犹有辨相之“灵知性”在,是名识大。“五大”依真如而分,识大依本觉而生;无“五大”固不能缘起万法,无识大亦无从辨别万法。

五大是缘起,识大是分别。辨别精熟,转能以识大操纵“四大”,这是转识成智,境随心转的境界。是故万法之缘起复以自性之识大为主要依。此佛道一理也。

佛乃为“觉者”,所谓觉者即心识之觉醒,心识觉醒而不迷则为佛,入迷则入轮回也。

《圣经.创世纪》是这样描述太乙的:

“起初 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道家于人讲太一即命门真火藏于肾水之中。

《外经微言》“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后天之阴阳藏于各脏腑。先天之阴阳藏于命门。命门水火实藏阴阳,所以为十二经之主也。主者,即十二官之化源也。”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云: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此即授以关照命门之法。心与命门通过胞胎往来心肾,接续于水火之际产生能量。驱动此能量的运作是通过心包络即膻中发出指令,通过三焦上下通达各脏腑,令五行周转也。所以心识藏在命门又通过膻中发布指令。

于三界来讲,此太一藏于坎月中也。果老名为月孛是也,道家名为玄戈,左辅星也。

心识在天为太乙,在人乃命门,又谓人两目之间亦是命门,乃玄关一窍,为心识之祖庭。正所谓“神乎神,耳不闻,目明”,故而转识成智有从命门入手者为命法,有从玄关入手者曰性法。

命法是渐法,性法是顿法。道门和佛门都有顿渐二法,佛门禅宗密宗,道家太乙金华派就是顿法,直接从玄关入手见得月放光华乃名金丹舍利。在术数中,心识居命宫也。

人已赞赏
天文术数

中国古代天文的标尺“二十八星宿”

2020-2-4 18:04:38

天文术数

术数探源:五行到底怎么来的

2020-4-8 14:25: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