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命探源:五行火土一体与水土一体

很多人随着禄命术学习的深入,都会接触到一个疑问:五行十二长生到底是火土一体还是水土一体?

比如在古法论命的著作《五行精纪》里就可以看到两种说法同时存在的现象。书中谈到羊刃神煞时举例有自刃之说:

【自刃】

丙午 丁未 戊午 己未 壬子 癸丑

此处可以看出丙戊一体取羊刃,丁己一体取羊刃,此为火土一体也。
同时,在谈到五行盛衰变化时,又说:「水土俱生申」

看来两种说法都有其作用,那么两种说法的来源和用处分别是什么呢?

天地万物由太极化生,太极分阴阳,阴阳就是动静、清浊等的两种物质运行状态,在五行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水火,空间上就是天与地,五行物质与四时空间皆由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其实阴阳即蕴含水火,只不过水火已经是后天有形的了,从无形的阴阳落入有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形质化的“水”,水浊重向下与“阳”动产生金木,后天木生成后天可见的“火”,而土实际是金木水火之间转换的中枢或者平衡状态。

可以这么说,阴阳(水火)的交互作用产生了金木,土在中间贯穿水火,调和阴阳形成后天金木(天地),自然有水土和火土两种同宫的状态了。

在这个过程中水火一直存在,只不过看你是从无形还是有形态来看了。

从后天有形态来看,流动气以水土一体,固态质以火土一体。

因此,若用真五行,纳音五行论命,则用水土一体论;若用十干五行,则从火土一体论。

论据一:

《三命通会》原稿中的“论五行生成”中有记载:

“天一气尔,气化生水。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落土出,遂成山川。土之刚者成石而生金焉,土之柔者生木而火焉。五具,万物变化无穷”。

这里说的后天气为水土,金木质成之后,火土一体。所以讲气成时是水土同宫,讲质变时是火土同宫。

论据二:

古籍《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冷热。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冷热之所生也。冷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这段描述类似《三命通会》“论五行生成”,只不过站在天地四时的角度,更具有逻辑性,道理一致。

论据三:

《黄帝外经》:

少师问曰:脾为湿土,土生于火,是火为脾土之父母乎?
岐伯曰:脾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
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火,皆生之。然而君火之生,脾土甚疏;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门之火,尤为最亲。
少师曰:其故何欤?
岐伯曰:
命门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
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死生。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无也。
少师曰:
命门火过旺,多非脾土之宜,又何故乎?
岐伯曰:
火少则土湿,无发生之机;火多则土干,有燥裂之害。
盖脾为湿土,土中有水。命门者,水中之火也。
火藏水中则火为既济之火。自无亢焚之祸,与脾土相宜”

人法地,地法天,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命门犹如五运,藏相火,脾胃犹如六气,藏湿气(水),相火与脾最亲,火土一体;脾为湿土,水土一体。

论据一和论据二都是从朴素宇宙哲学和五行生成的角度来看的,论据三《黄帝内经》已经是实际的应用了,中间总缺少了什么,那就是五运六气和天文模型,五运六气由来自于天文观测。

一切哲学离不开体悟两方面,体就是实际观察,观察的是天象,应用已经是最后的层次了。《增删卜易》里还曾提到野鹤观星象明确了土应该寄生在申这个概念,当然不知道他具体的观测方法是什么。清程樹勋以测天气来验也认为是水土同源。

隋唐以前的术数多以气为主,术数理论上也以水土同宫占据主流,想要深入的可参看纳甲筮法与葬经。

比如大六壬一直都是水土同源,大六壬基于古代完善先进的天文学,可见水土同源是由深奥的天文背景的。六爻上,前面提到的野鹤老人也是认为水土同源。子平真诠 看到申为长生 如果不是别人加的注释应该也是指水土同源。

这么总结来看,水土一体与火土一体都有道理,他们可从古代朴素哲学中找到论据,而朴素哲学的来源是心悟与天文观测,五运六气就是天文观测最早的总结模型。

五行来源于五运六气,五运在天,六气在地,因此火土一体主要应用在天干五运上,水土一体主要应用在地支六气上。

实际上,古禄命法多用水土一体,现代子平多用火土一体。

这当中有什么奥秘呢?

这就要梳理一下禄命法和子平八字的区别了。

干支禄命术自鬼谷子传出后(在此之前,古人多用卦来断命,也就是说八卦甲子是两个不同的术数体系),古人采用的是可以上溯至黄帝时代的术数模型体系:五运六气,六爻纳甲,纳支和纳音。

从五运六气和六爻体系可以看出,鬼谷之法重化气五行和纳音五行。

化气五行又称为“真五行”,例如天干合化,地支合化,三合五行局,六合五行等。

作为立四柱之本的年上起月法和日上起时法都是基于天干化合五行来立的,传承悠久的玄空风水中称化气五行为“大五行”。

如果你仔细观古法禄命论述十二长生,其中五行只谈顺行十二宫排长生,如木生在亥,火生在寅等,不分甲木或乙木之不同。同样作为融合纳甲纳音为一体的六爻卦中,六亲也不分阴阳,这和古禄命术原则一致的。

由于古禄命法论命出自天地人三才之道,从年柱入手为本,重化气五行和纳音五行,因此谈五行长生以水土为一体为重。

而现代子平八字自宋之后特别到明代称为命理学的主流之后,火土一体说变大行其道了。也就是说宋以后子平学说开始占据禄命主流了,而古法逐渐消隐了,因此可以说火土之说是随着子平八字学说盛行而成为主流的。

这就是因为子平八字与禄命法存在着理法上的重大区别,那就是子平之法从注重年柱转移到了日柱之上。这个变化的结果就是论命技法也为之一变:

隐藏内容,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查看
End

再说说真五行与后天正五行的区别:

真五行为先天无形之气,正五行为后天有形之五行。

先天为阳,后天为阴。

真五行未分阴阳顺逆,正五行才分出阴阳顺逆。

五行还分阴阳为十干,此乃甲胆乙肝脏腑之别也,所以火土一体只是针对十天干来讲的。

因此真五行为母,正五行为子。

以真五行论命,如河图五行、纳音五行、化气五行都采用水土一体,不分阴阳。

真五行或大五行为先天之五行乃万物生化之本,变化多段,难以把握,故而非材质卓绝之士得明师传授才能领悟,因此古禄命难学难精。

因为真五行重气,而直接体察无形之气的变化很难。上古之人修养高,体察无形还不算难,而愈到后来之人慧眼渐失已经很难体察了,因此必须从另外角度,也就是因形查气来把握五行。如《葬经》云:阳用阴朝,阴以相阳。因形查气,以立纲纪。

因此子平八字创建了从后天正五行十干阴阳来体察五行的绝妙方法。

这样传统禄命用真五行纳音五行,子平术用十干正五行,一理也,本主之别也。

如果说年月日时为根苗花果来比喻的话,观察土中之根器比较难,观察显现之花果则容易的多了,因此子平确立了以日为主的论命方式,以十干阴阳顺逆来观察五行运行,故而十干长生模型得以重用:

从此火土一体也就成了主要论断方式了。

因此,明了术数模型之不同,可知两者都符合易理,一个从先天气出发论,注重年月,一个从后天质出发论重日时。

今人学习禄命术,要知不同体系的不同:

若用真五行,纳音五行论命,则用水土一体论;
若用十干正五行,则从火土一体论。
两者不要混淆。

注意,在古禄命法中论天干禄,也要运用十干顺逆十二长生表,如下:

古法禄命,年干是用来取地支诸禄神的,地支分孟仲季各有四支,阴阳五天干对四支则必须以寄宫方式取。于是在此基础上根据阳生阴死的规律再次分出十干长生诀。

五行水土一体看旺衰,十干火土一体寻干禄。

禄命用十干阴阳长生诀是顺逆取年干禄神,并不是以此作为定本命旺衰的标准!

子平用十干长生诀取人元禄,乃传统以年干取禄法之一变罢了。

子平首先是贯通了古禄命之术,体察到后人学法之不易,故而改以日柱为主,但其论命技法传承自古法,今人不能因为学子平而否定古法,这样就成了欺师灭祖了。

徐大升写《渊源子平》曾作序说“子平不用纳音,胎元,神煞等法”,此说误尽后人学子。

《珞琭子》是古法禄命的巅峰,子平以此注论以明其法之与诸家不同,但是通篇未有驳斥纳音,神煞胎元之说,那我们又怎么来理解作为子平学术重要阐发者徐大升的序言?

观《渊源子平》主要是阐述了子平十八格不及其他论命之技术,因此可以知道,大升所谓的:子平不用纳音,胎元,神煞等法其实是指子平取格之法不象古法从纳音,胎元,神煞等入手,而是从月令入手依照天干阴阳十神通变化为十八格,由此简单归纳方便后人入门。

但是八字格局只是论命之一部分而已只能看富贵贫贱,人命还有人伦宗亲,寿夭,贤愚,美丑,灾病等等方面,这些论命技术都需从古法中继承下来,否则推命的结果就像当今众多学者一样,除了能说个大致富贵之外(很多人连格局都立不准),其他都是模棱两可,支支吾吾了。

其实人伦之事、婚丧嫁娶、桃李继宗,之事都需要纳音来断,很多象法层面的论断技术只有学习古法才能知晓运用,如果只局限于子平的东西是无法论命的。

任铁樵之流自以为是的发挥《滴天髓》,片面论断,子平之门都未入更何谈古法之门,简直痴人说梦,胡言乱语妄论禄命之术,贻害无穷,从此禄命术倒退千年变成概率说了。

为什么盲人只是背诵《三命通汇》就能论断如神?

因为他全盘继承了古法技术,才能在细节方面历历在目。

其实你去研究盲人命例,都能在古法中找到其技法来源,那些鼓吹盲人不论格局,旺衰的更是混淆视听以售其奸。

今人花万金取求道于盲而不可得,何不静心研读古法呢?

人已赞赏
古禄命法

禄命探源:八字气数与地支藏干

2020-4-26 18:59:32

古禄命法

《星命抉古录》序言

2020-5-29 18:56: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