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根据“乌有先生:三命古法(禄命法)纳音命理”一文整理。
乌有先生舍弃子平法,拜服纳音古法感言:
自86年子丑寅卯以来,光阴弹指间,至今年头已将追三十年头。回首思量,学了十几年日干旺衰大法,问气数问气势,实践中几多相类命局命运迥异,迷惑不已。所谓高阶命书《滴天髓》并注也买了好几本,翻烂了几本;《子平真诠》也是久翻无功。陷入初学三年能断敢言,再学三年哑口无言的魔咒怪圈。闲来偶翻久藏旧书《玉照定真经》、《兰台妙选》、《鬼谷遗文》、《三命指迷》、《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命通会》等八字命术史上今时可见的源头书,翻习中突悟诸多以前不解之惑。于是全面查找古书,又获古法集大成《五行精纪》,细加比较古法子平方知,命术之道,古深而后浅,古繁而后简。自此穷问八字术源流,深叹古人之慧!由是弃子平法,拜服学习纳音古法八字术。
一、系统纳音命学理路介绍
子平法过于理性和碎裂,整理古法纳音命学形成系统,最终是为了纲举目张,应用于实际。
纳音法合于阴阳自然之理,三元道家之法,非常智慧深奥。子平法无论如何说的天花乱坠,即使不弃纳音的《玉井奥诀》以日为主,纳音全为补气,也没有古纳音命学干气支质、干天支地、干父支母、干支合而化人,纳音为人,人生天地为天地所控,身秉天地之气质赋予生命的合理的思想逻辑基础。
当然,无论纳音命学有多么的合理,最终还是要在道理的指导下,能够系统运用才是硬道理。
既有命学,便有命理,一切学问都要有一个牢固的理论基础。譬如阴符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里的“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八个字,对于命理就是至理名言。
譬如印绶本为生身之物,逢官鬼克身,食伤相制,印伤夺食伤又不能去食伤,故当食伤去官鬼,印绶夺我食伤,食伤不能制鬼,正是害生于恩。(比如某人面对压力,肯定要用智慧想法去克服,可是这又与父母相违背,父母阻止我,以至于我面对压力,正是“害生于恩”)
古法命学命理,一般而言,是指唐李虚中系《鬼谷遗文》以年柱禄命身为体统摄全局的古法三元命学。学理上以干禄察名禄权贵,支论修短,纳音察六亲。在具体推论的方法中,古书亦有分歧,多种思路并存,一种思路代表一种推论方法,而且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系统运用法则。
在《五行精纪》一书中记载了“十干发用定数”:
不拘十干立为头(即是干禄本身皆为一数);二损三食四杂求(二损气,三食神,四杂神);见五便为财神用;六合吉庆有来由(六干合);遇七鬼名多厄滞;八呼官印六阴收(阳干八位官,阴官八位印);见九倒食无嘉会;十为生气福千秋(阴干第八,阳干第十)。
这也是后世子平遵守的基于天干五合分吉凶顺逆用的源头。
在集古三命法大成的《五行精纪》一书中,古贤廖中举例了“论发用”。“凡看命,先详月干好弱,既有好干,即令日干贡助,既日干好,即令时干贡助,更不出此发用。若月干不好,急令日干克去月干者为上,盖吉者要升,凶者要除。诗曰:月为第一气神行,吉数还教吉数生,吉气莫令凶气战,不离两子有迁升。
假令辛酉、丙申、乙未、己卯,己助乙势,乙生丙旺,丙与辛合为贵。
如辛酉、甲午、癸亥、壬子,虽天干连珠,壬癸生甲杂神,贫困之命。又如丁巳、戊申、乙卯、己卯,戊为损神,被乙助戊,己助乙,从下喜至戊,既戊得势,转损丁之力不好,余准此推之。”
并引命学大家阎东叟言:“且以甲言之,则辛为官,己为天财,丁为破官,庚为畏神,若不消息五行,推究克制,则神杀错杂,尊卑混殽,善恶不分,灾福必不验矣。”
又引言:“凡命君须仔细推,天元先去测天机,助生清秀荣应辨,吞窃伤残贱可知。”
古人论禄命吉凶,除个别流派外,大致皆遵上理合以禄马贵人,干禄化气(天干化气)纳音五行气象,支命负载,并消息于五行太过不及(五行旺衰、力量)论命。
但一旦消息于五行太过不及,并非善恶不变,诸如凡善助皆利,凡恶伤皆凶。拘执善恶,必然落入两个凡是的绝对性错误中。更如简单以干支连珠,天元一气曰贵格等,其缺点显然不够系统圆融,令人初看似有所得,热血沸腾,然执之应用云天雾里。究其因,皆源于无系统运用例示,只有散乱庞大的『经验』知识点,令学习者要记住的东西很多,非有过目不忘博闻强记本领,几乎不能应用。所以至宋后日渐式微,今更几至不闻于世,终为理短然纲举目张的子平法替代。
以上简单的一律“助生清秀荣应辨,吞窃伤残贱可知”,显然是难以应对命局千变万化的力量配置的。
如丁亥、癸卯、庚午、乙酉,丁禄逢癸为鬼,日上庚金生鬼,时上乙助庚生癸,岂非一路助鬼,却是尚书之贵。
又如乙卯、戊寅、戊午、乙卯,乙得戊杂神,又日引得戊杂神助杂,乙比再助戊杂神比助戊杂神,一路助杂,岂非无情,却是进士。故实在不应该简单以所谓十神善恶论命,应该辩证看待十神。
只有基于阴阳配合,五行胜负、五行胜复、五行中和、五行太过不及而能利用太过不及方为正理。
如伤官虽恶,逢正财伤印太过,见官护财非善,伤官却能克官护比劫成就正印,正印得以生身,又岂能简单说伤官不善。
以此推之,鬼杀能够成就食神;正财杂神能够成就劫;偏印能够成就偏财;比肩能够成就杀;劫能够成就官;食能够成就偏印;偏财能够成就比肩;正官能够成就伤。(同性阴阳成就)
有鉴于此,本书执纳音身为天地生人,以人世『克以求生存生活』之自然人生存之道,视五行过与不及,基于五行阴阳干支时辰发用制衡以求中和为贵系统所谓三命术。
既然要系统三命术,我们就要整明白三命究竟是啥。
《鬼谷遗文》:干主名禄贵权,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积富,为得失荣枯之本。纳音主材能器识,为人伦亲属之宗。《金书命诀》:干为禄,定贵贱,支为命,定修短,纳音为身,察盛衰。《五行精纪》曰:谈命者当分禄命身,以干配禄,以支合命,以纳音论身,之谓三命。
古书经典三命皆一理无争论。
那么本书如何理解三命?
干者,天命;支者地命;纳音身命人命。
身命犹如人生天地,天地为人父母,所以论命基于纳音身命而查天地干支,视于音身在天地中顺应天地的情况及天地和与不和而论富贵贫贱吉凶。
清轻上扬为天,重浊下沉为地,天地之气合而为人,干支一气的纳音即为人物,人的其富贵贫贱也必然为天地干支制衡所掌控。故天干为禄为发用,地支为地为发用承载。对于作为纳音身命的人来说,只能顺应天地干支,而不能与天地干支相抗。
人在天地面前,是渺小难抗的!然人有智慧与能动性,求生存的本能,所以应当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自然天地,顺应自然中改造自然改造自我。
在世俗的成败认识中,我们往往大谈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地利人和在八字中如何相应?天者天干发用,时者月令、岁运,地利者支辰,人者四柱纳音,和者,四柱干头支下斗战、攻防、刑冲克害起伏。
干主名禄贵权衣食受用者,无非天干清轻之气发用,纳音身是否能够顺天道,能否顺天道而为。支主金珠积玉,无非视于地支承载天干清气如何,五行发用有气无气,顺逆向背如何,承载发用的地支有无刑冲破害空亡等。音身主材能器识人伦亲属者,纳音为人,顺应臣服天地的基础上视于干支五行有气、无气、有力、无力,得用喜忌,辨识材能器识,而音身同类为亲属,所以又以纳音身求人伦亲属。
如此,我们纷乱中理出了头绪,剩下的只是掌握入手观喜忌成败的角度与方法及经验集成罢了。
这里要注意一个误解,今人研究三元古法大致皆以为干主名禄贵权,是仅以年干禄为本来看;支主金珠积玉是以年支来看;音身主人伦亲属就仅限于年身;这就造成许多疑惑。
实际上,干主名禄贵权,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基于纳音身来看四柱天干禄的,并非仅指年干禄;支主金珠积玉是四柱地支承载之发用有气无气,财印顺逆向背,或得用五行顺逆向背;音身主人伦亲属基于本主。
天干地支的吉凶,在于两两之间的组合、碰撞,成局成势,对日主的顺逆作用,因此干神支神、十神都不分善恶,为我所用就是“善”。
《玉照定真经》中,官杀一律称官鬼,得用或有气俱称官,失用或无气皆称鬼。而在六爻中,官杀亦一律称官鬼。也就是说,无需执着于化气及阴阳善恶,惟阴阳相克力量差异不可忽也。
人生天地间,生活在社会中,所以入手看八字必然模拟自然社会。那就必然出现基于音身生克比和的比劫、食伤、财禄、官鬼、印绶的社会伦常机制。
人首先就是生存,其次才是谈富贵贫贱。人生于世克以求生,工作求生,勤劳求生。要生存,须要天地干支及纳音有印绶相生,相生有情而无害生于恩之虞。人生存的好坏,无非就是富贵贫贱吉凶。
基于克以求生,五行必有斗战制衡,五行斗战起伏要有情为上。有印逢财伤印,则必然要保护印绶生路,无印则要求印,所以基于发用『克以求生』就是八字论命入手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然后基于五行比劫、食伤、财禄、官鬼、印绶的阴阳藏透先后轻重多寡强弱得地失地太过不及配置,五行斗战胜负,成败遂生。所以系统纳音命学,基于『克以求生』为主线。
然因五行轻重、阴阳藏透、先后多寡、配置不同、太过不及,能不能求,当不当求,命局变化万端。所以又有《阴符经》曰:“害生于恩、恩生于害”成败之变。
为我所用者,宜当救护辅助,最好是异性救护,异性救护有请,同性救护暴烈,如食伤制服官杀,若逢偏官在局,而逢偏印,逢食不若伤官相辅。
不过异性有情但也没有同性制服有力量,比如用官鬼救护财,自己若想要求财,但不得,看命中比劫,逢比,正官不如偏官;逢劫在局偏官不如正官。盖逢比见官,阴阳有情多不能止争,偏官则止乱有力。
然基于地辰发用攻防意向,太过不及等,变化又生,不可一律,故凡论命,必须执理通变。
制衡成败主要视于财印(元是身体,印是安身,财是立命,官是飞黄腾达,自身先健康不夭折,然后生存安身,再然后求财立命,再然后成名贵气,飞黄腾达,这是世俗也是自然理念。透长安也是以印为先,为最重要,不过他是认为印为心性德行,天下之仁义的儒家理念),盖凡八字皆立足于克财求生,一切命局无非从财能够破印、不从财那么财不能破印、能不能求印、当不当求印救印,基于发用攻防意向展开制衡论情致。基于能不能求,当不当求,又契合人世『舍得』之理『进退』之道。
那么为何一定要视于财印,基于发用展开命局制衡?
以八字五行十神模拟的就是人生于世求生存的境况,是基于身命出发的五行十神所代表的意义来讨论。
十神无非比劫,食伤,财克,官杀,印绶。身逢同类就是比劫,无非人生在世遇到的同类竞争者或者合作伙伴;食伤无非人天赋智商欲望之类;财克无非人才能器识,践行能力,工作等;官杀无非政府政权管制力量等;印绶无非财宝衣食生路,屋宇庇护,文书学业,社会律条规则等。财禄克制印绶,无非就是人工作以求衣食。
命局印绶担得住财克,那就表示工作机会好正好谋求衣食,只要能够任财胜任工作则衣食自然丰裕;若克不住财,那就表示即使财宝堆积如山,却才能能力欠缺没有工作能力求取。
所以重财印,财为活动践行力谋生才能,人所必备;印为生路,人生于世,生存必求;生而为人,必持财印以度一生。富贵贫贱,便看才能、印禄如何。
求生存,印绶生身,最畏害生于恩;官杀克身为害,却有恩生于害。故生克是同一性,没有好坏之分,不能简单粗暴的论断,必须仔细消息五行轻重、旺衰、得地失地、先后藏透、阴阳配合。
求财克,财字是由贝和才组成,有一堆宝贝,也需要才能获取。才能无非就是工作能力求贝生存的嘛。财不简单等于钱,印在命局则如贝,财能克来印贝,身与印能够任,则富贵方得。
纳音命学以年纳音为本为体,基于命局比劫、官杀、印绶、食伤、财天赋基础条件,特重日时引用五行所归,时为全局发用。
时柱非常重要,论命要先定准时辰。
《鬼谷遗文》云:气者时也,未有时而气未定,既有时而气以完。故以时发用,牵一发而全局动,故入手以时论。
就相当于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盖棺定论。
引用按照现在观点来看,年月地球公转为体,以日时地球自转为用。公转在春,自转限于地理不应春,春花何处觅兮。对于命局来说,所用最利日时贯气,财印最利日时得地(意思是,日时与年月贯气,财印在日时得地通气),所谓天时不如地利之理罢了。
风水之理贯彻八字:
五行最贵起伏,比劫起宜食伤伏(身强势大,应该低调),食伤起宜财伏(才华显露,但行事要谨慎,财富隐藏),官杀起宜印伏(人前显贵,背后修身修德),印绶起宜官杀伏(成名立仁德,就不要苛求官威杀伐了),财起宜食伤伏(克财行事,不要过于嚣张显摆),犹如风水山龙起伏不争方有情致。
和珅八字分析:
印为生身之物,印无论偏正,得存无伤求而有力,非富即贵;财为人生求生工作行为,财无论偏正,得存无伤求而有力,非富即贵。富贵之别及大小,无非在于得地失地、有力无力。(一定注意,才不能伤印,印要能担财)
如和珅的八字:
乾造
庚 乙 庚 壬
午 酉 子 午
思路:年柱纳音身,为本主,日时引用,时柱为全局发用,详推日主强弱,干支乘气顺逆。
庚午土命,纳音言之命犯窠鬼克身命,命书云窠鬼最毒,壬午自死,又是死鬼克身更是带忌。然是不是应凶,必须视于发用成败及运途成败,命局败则必凶,命局成未必凶,故必须察运途成败。
身命纳音土,壬水为财,时上壬水财得子刃强发用伤克印,便要身任财,然要任财取富贵,得看看有无官鬼护财否。逢官鬼护财,不能制官鬼,则身必然难以任财。月干乙官克身,这是财逢官护,自然要用食伤能够克制住官鬼。两庚得时,足以制无根官鬼。然而乙庚有情,不能克伏官鬼,最畏印绶伤了食伤。
所以不能见比劫伤财,最利身退放任财星克住印绶。局无干支比劫,庚子庚午纳音卑下之土不能克伤天地财,财八月相旺得地、日引刃强,印重得地,又是天德日引秀气???,所以大贵。然基于财败及逢时财冲印,则人必有败行。
然则和珅并非科甲之贵,而是异途进身,却是何故?无非财虽无伤,不能克去印绶护得食伤无伤。???
命局是财发用而用食伤制官鬼,财星不能克伏印绶,岁运则最畏入印绶夺食伤之乡。
庚寅大运,鬼入旺乡(乙帝旺在寅),食伤临绝乡制克官鬼不及,全赖财星制克印绶,保护无气食伤。身到鬼乡不能任财,这个时候隐凶在运。
食伤不能克住官鬼,无非智慧不能明哲保身。逢己丑流年,丑合子,己伤壬,食伤绝墓并见(庚在寅绝,在丑墓),印绶得护攻夺无气食伤,害生于恩,官鬼攻身而发祸凶,正应了原局窠鬼死鬼之忌。
张丞相命—非科甲进身富贵
乾造
庚丙辛己
寅戌卯丑
庚寅木命,时上己土财星发用。同理克财护印,当身比劫任财取富贵。而逢官鬼在局,须食伤克住官鬼。
丙食虽逢生归库,沐浴日引在局(火在卯为沐浴),而庚辛混杂得时归库,不足以克伏官鬼。
最畏印绶伤克食伤,命中印绶伏藏,则食伤制克官鬼无忧,身强而任财,无害生于恩之虞。
丙为月德秀气,禄贵在时得用(辛养在时,丑为金库),所以大贵丞相。
失科甲之情者,与和珅有所不同,因财克伏印绶,必宜食伤克伏官鬼,食伤不能克伏官鬼,则虽得财辅有力取贵,难为科甲。
食伤克制官鬼为功名,学业,文凭。(食伤为才华,官鬼为名声、权贵、官职、地位)
探源追流,挖掘并系统重建基础发展基础认识,建立纲举目张的入手理路,是本书本节的目的。
当然,出发的角度不同,这也决定了与当今各类流行命学许多重要基础法则认知的不同。但再怎么不同,也不离天尊地卑动静生克制化刑冲破害会合的基础应用原则。只要有良好的逻辑思辨,把握理论原则一理贯之,经验集成,自然可以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