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精纪》:子平法只是禄命法的一部分

《五行精纪》为宋代的命理学集大成之作,编撰者廖中,是研究古法论命(虚中法)的重要典籍。

命理有两个体系:星命法与子平法

明清以后,命理界提起命理典籍,不外乎《三命通会》、《渊海子平》、《神峰通考》、《滴天髓》、《穷通宝鉴》等“老五篇”。这些,都是明代以后,直到清朝的典籍,也是所谓“子平法”的“立身之本”。

《玉照定真经》及《李虚中命书》的理论实战体系,与“老五篇”有着很大的不同,似乎很难融入“子平法”体系;而《三命通会》的体系,也很难以在前两本书中觅得踪迹。

梁湘润老师举例说,《三命通会》卷八的“六甲日甲时断”,基本抄录《五行精纪》卷十一的“释日时凶中凶格”。

如《三命通会》“六庚日己卯时断”中,“庚戌日”的原文是:“少孤母贱中年贵”;与《五行精纪》庚戌日己卯时的断语:“少孤母贱中年贵”,完全相同,一字不差。

据此可以判断,万民英先生的《三命通会》这段,应是抄录《五行精纪》,却未能有注明,使后来的研究者不知所以然—-“日时断法”究竟来自何处—-而“日时断”,又显然不是“子平法”之主流,故“日时断法”始终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在《五行精纪》中,廖中先生在卷十一“日时断法”的最后,标明此断法出自《宰公要诀》。

而且,《五行精纪》每引用一段资料,都注明引用资料出处,据统计,该书共引用了52本命理著作,均有书名,只是其中绝大部分古籍已经难觅踪影。

这52种古籍中,与“三命”有关的,有《三命指掌》、《三命提要》、《三命铃》、《三命纂局》、《三命指迷赋》等,可以相信万民英先生的《三命通会》书名,应该会受到这些典籍的影响。

《宰公要诀》一书,其实《三命通会》也有提及,但不是在卷八的“日时断”一节中,而是在卷七的“论性情相貌”一节中提到:“宰公要诀云:智高量远,盖因水处深源;笃信守仁,只为土成山岳。。。。。。”

梁师一直强调:“‘禄命法’不是只有‘子平法’,而‘子平法’只是‘禄命法’的一部分”,依据所在。

梁老师在说明《五行精纪》的历史价值后指出:搞命理学的人必须知道“来龙去脉”,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从历史发展看,《李虚中命书》主要反映唐代论命的方法,宋末徐升的《渊海子平》反映的是宋代徐子平后的论命方法,前者我称为“古法”,后者我称为“今法”,而《五行精纪》正好反映的是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行精纪》是一个完整的宋代中后期的版本。这个版本在南朝鲜也有。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的记录,非常珍贵。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