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旋与右旋
古人说“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在明白这句话前先要理解“左旋”与“右旋”。
顺时针为左旋,逆时针为右旋。
再形象点,把左手伸出来,大拇指朝上,这时左手手指的方向就是左旋,也就是从左向右旋转;把右手伸出来,大拇指朝上,右手手指的方向就是右旋。
顺时针,你把左手自然拿出来,旋转的方向与左手掌指向相同,所以是左旋;逆时针同样,必须使用右手掌,与右手掌指向相同。
其实,现在物理学上的螺旋,生物DNA的左旋都是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确认到底是左旋还是右旋。
2,河图与洛书
河图相生左旋,洛书相克右旋,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可一知道,河图是描述的天道,洛书描述的是地道。
实际上,古人是先观天,然后从天左旋,地右旋的一些列规律中总结出的“河图洛书”,不要把顺序,因果弄反了。
河图是左旋:
27火
38木 510土 49金
16水
这里,土—金—水—木—火;是相生的关系,是左旋。
土居中央可以不动或者寄放在西南方向。西东,金克木;北南,水克火。外圆左旋相生,中间十字相克,所以河图数理,生中寓克。
按同样的道,洛书中,49金,27火,16水,83木,5土。为土—水—火—金—木;是相克的关系。中间东南与西北为金生水;东北与西南为木生火。也形成,外面的圆圈为相克的关系;中间交叉线为相生。所以洛书数理,克中寓生。
3,紫微星与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在《易经·说卦》中,有如下的说法: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意思是说,古人对天地的经验总结,来自上观天,下察地。
对于天空,我们现代人,仍然有着如古人一般的热情。白天,我们看到太阳在东升西落,有时候还会有月亮,个别的星星。晚上,我们喜欢仰望璀璨的星空。
也许,上古时代的星空,比现在这个时代更加璀璨耀眼吧。于是,我们的先祖,在茫茫夜空中,北极的附近,发现了一颗稳定不动的星,除此星之外的整个夜空在围绕这颗星旋转运行,每天、每年都在呈周期性的旋转、周而复始。
这颗稳定不动的星,是紫微星,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北极星。更加确切的说,把这颗不动的星,周边的一片星空,称作“紫微垣”,或“紫薇宫”。
围绕紫微星旋转的星星,尤其以北斗七星的旋转,最为明显。北斗七星,以一定的规律,围绕北极星转动,类似我们现在用的钟表,与钟表不同的是,当我们仰望北星空,北斗七星和整个星空都在呈逆时针旋转。而这,就是所说的“天道左旋”。
在《春秋运斗枢》中记载:
第一天枢,第二天璇,第三天玑,第四天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瑶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至于“地道右旋”,这就需要站到天空“紫薇宫”的位置,俯瞰大地。这个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大地的旋转方向与天的方向相反,地球从右向左旋转。此即,“地道右旋”。
其实,“地道”中的地并非狭隘的指的是“地球”,而是太阳系,也就是说“地道右旋”是说太阳系内的行星“右旋”。
从而延伸开来,河图说的是银河系,或者说以紫微星系为顶点的二十八星宿星群,也就是“天”,是从左到右旋转,是左旋,所谓“天道左旋”;洛书说的是太阳系,或者说地球,也就是“地”,指的是太阳系内的行星都是从右到左公转和自转,也就是“地道右旋”。
天地之间一左一右,一反一正,这样才能维持平衡。